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做爸媽的,你們一定很熟悉以下這些場景:
孩子玩游戲輸了,大發脾氣說這盤不算! 考試沒有拿到理想的成績,挨了批評,第二天吵嚷著不去上學。 英語單詞難發的音。練了幾次都不準,就扭頭怎么也不開口說了。
曾經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看到這樣的情景,有個孩子打球輸了,邊哭邊發脾氣,媽媽走過來,第一句話竟然是“自己沒本事贏,還好意思哭?”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怕輸,而是怕家長對待自己輸的態度。 家長的輸贏觀,直接影響著孩子。輸不起的孩子,背后都會有輸不起的家長。 而小時候輸不起的孩子,長大后都怎么樣了呢? 我們來看一看網上這一組新聞:
2020年8月30日上午十點多,深圳華為的一名工齡為八年的外包員工,在坂田天安云谷天臺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原因就是績效不佳。 2003年,某高校大學生考試被抓現行,回去不久就跳樓自殺。 2020年6月27日11點陜西西安一年輕女子因和家人鬧矛盾,情急之下跳樓自殺……
近年來,自殺幾率頻頻上升,讓人難以理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會因為生命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挫折,就輕易的結束生命。 其實,輸不起的孩子也好,長大后自殺的成人也罷,他們都因為缺乏抗挫教育,對待壓力和挫折的承受力低。 我們所說的抗挫能力,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逆商。
那么,什么是逆商呢?所謂逆商,就是一個人在面對挫折,超越困難的能力。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逆商越高的人,越能在逆境中生出昂揚斗志,從容面對。 73歲的褚時健出獄后,人們都認為這個經歷了半生滄桑的男人將安詳度過余生,沒想到他包山種橙重新創業,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任正非44歲時,任職期間決策失誤被騙200多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求留任遭拒,還背負200多萬負債。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例子,告訴我們的逆商的重要性,燒不死的鳥是鳳凰,逆商越高,人生道路也會越走越寬。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呢? //一、共同面對 你需要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方式如下:表示你的愛,表達對他們的愛好的興趣以及展示你的關心。 //二、嘗試失敗 想讓孩子嘗試失敗,很簡單,你只需要這么做:退到一邊,把選擇和決定的權利還給孩子,放手讓他們冒險,犯錯誤。 在孩子經歷挫折后,與他進行一次提問式對話,了解他從經歷中學習到什么,幫助他們從經驗中成長。 // 三、家長示范 培養孩子抗挫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讓他們了解父母的挫折經歷,告訴孩子自己遇到挫折被打擊后的感受,又是如何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讓孩子看到,自己現在依然能微笑著繼續前行。 //四、預設反應 和孩子聊天,可以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你們一起寫出,如果自己碰到這些場景事件后的反應,并向對方解釋這么做的原因,最后再討論哪種才是最好的方式。 // 1 |朋友出去玩時,未獲邀同行 // 2 |沒被邀請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 // 3 |體驗寵物或親自栽的花草的死亡 // 4 |花了功夫寫的作業,成績仍然不理想 // 5 |上學快遲到了,公交車拋錨了 // 6 |想去的學校社團滿員了 // 7 |因為幫助老人,錯過了一場演出 // 8 |受到莫名其妙的指責 // 9 |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 //10 |某門考試考得非常差勁 龍應臺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拼命的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的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的時候,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
每一個逆商高的孩子背后,都站著懂得理解與愛,和孩子共進退的父母。 如果哪天,你的孩子遇到了挫折,請你抱著他,告訴他:“遇到困難,不要怕,爸媽一直都在?!?/strong> 成長袋 復原力(Resilience),也翻譯為抗逆力,是個體通過多種過程成功適應威脅功能、生存或積極發展的挑戰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是顯現出來的,也可能是潛在的(Masten, Cicchetti, 2016)。 復原力科學(Resilience Science)興起于半個世紀前,在西方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研究者們的興趣在探索為何有些人在高危逆境中仍然發展得很好,而另一些則產生了精神疾病甚至輕生,其間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響他們的不同。 從拆解成單個因素來看,重要影響因素有遺傳基因、心理機制(自體免疫系統、對壓力反應系統)、家庭系統、社會關系與同伴、文化系統等,從影響效果來說,可以說是各個因素之間非常復雜的交互作用。 外部能夠幫助到孩子復原力成長的主要是來自于孩子所處的社會生態系統——家庭、社會關系、同伴、社群、社會文化。復原力科學強調社會生態系統對孩子的支持與良性交互,成為孩子的自然支持系統。父母親可以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多培植和幫助孩子形成與所處的社會系統中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想必這也是為何西方教育和心理學界很注重培養的社交情緒力(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原因之一。時時盤點內外部資源,為孩子成長提供必要所需。 參考文獻 Masten, A. S., & Cicchetti, D. (2016).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1-63.